发布时间:2017-03-22 作者:小溪芝畔 阅读:
“恰当喂养有效控制”
金鱼十分美丽,所以很多人喜欢养金鱼。但是金鱼有个不好的习性就是贪吃,所以喂金鱼时要擅长控制。
记得刚开端养金鱼时,我由于不懂得金鱼的贪吃习性,总是一个劲地给金鱼喂食,结果使最贪食的金鱼过早地被撑死了。后来经讨教朋友才晓得了金鱼的这个习性,在喂金鱼时就学会了给金鱼少量喂食。可这时新的问题又呈现了,有的金鱼生性生动,总喜欢上游下潜,常常会窜到水面把少量的食物通通吞到腹中,而总是沉在底部不好动的金鱼却吃不到一点东西。
为了既不把生性生动的金鱼撑死,又保证不好动的金鱼吃到食物,我只好把它们分开养殖。这样就既处理了金鱼喂养的问题,又使我对控制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。经过喂养养金鱼启示我悟到了这样的一个规律:“恰当喂养,有效控制”。
适合就是最通行的谬误,无论做什么事情,我们都必需擅长将其控制在最适合的状态之中。“智猪博弈”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控制实例。
这个实例讲的是:猪圈里有两头猪,一头大猪,一头小猪。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,每踩一下踏板,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。假如有一只猪去踩踏板,另一只猪就有时机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。当小猪踩动踏板时,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一切的食物;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,则还有时机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,争吃到另一半残羹余食。
这样的结果,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战略呢?
答案是:小猪将选择“搭便车”战略,也就是舒舒适服地等在食槽边;而大猪则为那一半的残羹剩食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。这是由于,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,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。对小猪而言,无论大猪能否踩动踏板,不踩踏板总是好的选择。而大猪呢,既已明知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,只要本人亲身去踩踏板才干吃到一半的剩食,但这总比不踩踏板要好得多。
这种“小猪躺着大猪跑”的现象是由于故事中的控制规则所招致的。要改动这种现状就要改动控制的规则,这就需求我们有效的控制。该规则的中心指标是:每次落下的事物数量和踏板与投食口之间的间隔。假如我们改动一下这个中心指标,就会改动猪圈里这种“小猪躺着大猪跑”的情况。
控制计划一:减量计划。投食仅有原来的一半重量。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不去踩踏板了。小猪去踩,大猪将会把食物吃完;大猪去踩,小猪将也会把食物吃完。谁去踩踏板,就意味着为对方奉献食物,所以谁也不会有踩踏板的动力了。假如目的是想让猪去多踩踏板,这个控制规则的设计显然是失败的。
控制计划二:增量计划。投食为原来的一倍重量。结果是小猪、大猪都会去踩踏板。谁想吃,谁就会去踩踏板。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把食物吃完。小猪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厚的“大同”社会里,所以竞争认识却不会很强。关于控制规则的设计者来说,这个规则的本钱相当高,每次都要提供双份的食物,而且由于竞争不激烈,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的效果也并不好。
控制计划三:减量加移位计划。投食仅原来的一半重量,但同时将投食口移到踏板左近。结果呢,小猪和大猪都在拼命地抢着踩踏板。等候者不得食,而多劳者多得。每次的收获刚好消费完。从有效的控制方面讲,这是一个最好的计划。本钱不高,但收获最大。
原版的“智猪博弈”故事给了竞争中的弱者以等候为最佳战略的启示。但是关于社会而言,由于小猪未能参与竞争,小猪搭便车时的社会资源配置的并不是最佳状态。为使资源最有效配置,最有效的控制规则设计是不能有人搭便车的,政府如此,公司也是如此。而能否完整根绝“搭便车”现象,就要看控制规则的中心指标设置能否适宜了。比方,公司的鼓励制度设计,奖励力度太大,又是持股,又是期权,公司职员个个都成了百万富翁,本钱高不说,员工的积极性并不一定很高。这相当于“智猪博弈”增量计划所描绘的情形。但是假如奖励力度不大,而且见者有份,不劳动的“小猪”也有,一度非常努力的大猪也不会有动力了,这就象“智猪博弈”减量计划一所描绘的情形。最好的鼓励机制设计就要象控制计划三一样,采取减量加移位的方法,奖励并非人人有份,而是直接针对个人,如业绩与分配挂钩,既可节约组织的本钱,又能消弭员工“搭便车”的现象,这就是有效的控制。
“恰当喂养,有效控制”是一个十分有用的规律,在我们养植花草时,要恰当浇水,保证花草既不能受旱,又不能受涝,这就是“恰当喂养”。当花草长到一定的水平,就要停止剪裁,保证花草既能整洁美观,又能健壮生长,这就是“有效控制”了。